第114章:科举改制之新式学堂(一)_清末之超级皇帝
笔趣阁 > 清末之超级皇帝 > 第114章:科举改制之新式学堂(一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14章:科举改制之新式学堂(一)

  无弹窗,更新快,免费阅读!

  数日后一百多名青年与那些学子一起踏上前往西洋的客轮,他们将担负者学成回国之后,建设特种部队的任务。

  而这些人中有一名青年,他样貌普普通通就这么站在甲板上毫不起眼的混在众人中间。

  按原本的历史。

  此人正是近代治安之父赵秉钧,北洋元凯的特务头子。

  此时他面上非常的平静,内心却泛起丝丝波澜,他还记得王光绪在他临走之时所说的话。

  “此去意志军你和另外几人主修特种侦察这一科,修成后会安排你转修其他科目,三年后你将成为朕的耳目”

  由于读心术的存在,王光绪根本不怕赵秉钧反水,可以放心的让他去做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

  满人暂时先放一放了,王光绪再等他们再一次犯错

  ,他不相信那些人能忍得住,下一次便是将其中的毒瘤连根拔起的时候了。

  而那时这个帝国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大清帝国,满人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弱小的族人而已。

  对高卢的大胜,使得他的威信暴涨,民心更是稳固下来,若不是王光绪派兵去保护,高卢使馆恐怕动已经成为了废墟。

  现在骂几句丢点石头青菜叶子就算了,要打么,等过几年吧。

  到了后来,这场战争的过程甚至被艺人编成了评书,在民间广泛流传,当听到徐长顺、林国祥逆袭高卢舰队,众人唏嘘不已,报考江海南军学院和建福船政学堂的人络绎不绝。

  而听到王德顺一个团顶住高卢人一万多人的进攻后,本来就人满为患的陆军学堂外又多了不少的徘徊的人影。

  只是军校好建,其他的新式学堂却没那么简单。

  东暖阁

  借着大胜之机,王光绪顺势提出了在各地兴办新式学堂之事。

  但李鸿章等人听完却是面色不定,谁也没有开口说话。

  “怎么有什么问题么各位臣公有话都说吧,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就不要明哲保身了,说错了朕也不会怪你们”

  王光绪知道没那么简单,直接开口说道。

  传统思想文化对人们的思维影响很大,改变需要一个过程,不是强行发布命令就可以的,即便你命令下去了,也可能得不到执行,也许执行了也没人接受。

  比如王光绪一直想成立的医疗队,医生好招,护士不好弄,即便那些大夫迫于皇帝的威严,愿意收女弟子,学徒。但是根本没几个女子会来应聘,男女大妨观念深入人心。

  人的观念改变需要一个过程,五年也许十年,但是找准一个机会作为突破口,可能就会容易的多,可是这个机会比较难找。

  “皇上欲倡西学,我等接触西洋食物颇多,自然是全力支持,只是除了东部诸省,其他地方受洋人的欺凌尚少,不明西学的厉害之处,若是昭告天下,恐为士子所不满。”

  李鸿章出来解释道。

  “那就在京城,奉天,江浙,江苏,东山,建福,东光这七处先推行吧”

  王光绪点了点头,之前只不过是少量的办,现在是推行义务教育,完全不一样。

  “皇上让所有的孩童都必须去上学,可是这男女大妨,恐怕不能为所有人都接受。”

  这时侯左宗棠也站出来。

  “那就男子必须入学,女子慢慢引导吧”

  王光绪有些无奈了,自己想快但是有些事,明白人清楚,但老百姓也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。

  至于那帮士子他倒是没放在眼里,议论和枪杆子都在自己手里,一帮腐儒能掀的起什么浪花来。

  “以后县学的老师便授予秀才身份,同少尉的饷银

  ,府学的老师授予举人的身份,同上尉的饷银,大学的老师则赐予同进士出身,同中校的饷银,”

  王光绪想了想补充道,学堂一旦建立起来,总有人要毕业。

  县学相当于小学,府学相当于初中高中。而大学除了京城的华清大学,其他的更像是技校。

  两年的大学生活,文化课不多,专注于技能培养。

  现在百废待兴,大批的工厂正在建起来,但是很多地方都要请洋人,根本没那么多人才,这些大学生以出来便是抢手货。

  而这些工厂厂主此时就会两眼冒光,开大价钱请这帮人前去。

  王光绪可不想这些人全部都跑到工厂去,更多的行业需要他们,但是总不能限制人家工厂招人吧,这些人才去了那里也能提高生产效率。

  而如果是实行毕业分配的原则,公平性就不能得到保障,而且也想象学些学生的积极性,不看学的好不好只看分的好不好,这种大锅饭坚决不能吃。

  特别是等到教育完全铺开,那些穷乡僻浪,中西部地区,这些时代的宠儿谁愿意去那里当老师

  这些众人倒是没有反对,在几年前有钱人都能靠钱捐个举人身份,而这些老师教书育人,给予一定的地位完全可以。

  之前的一场大清洗使得不少满人勋贵被抄家杀头,他们的党羽也被挖出来不少。

  所以空出来不少的位子,科举可以说是选拔官吏的考试,而明年的这一科,必然会成那些儒生口中的为大年。

  这而科举制度改革也是王光绪一直想动而不能动的地方,这不光光是那些没有实权的腐儒了,而是更多掌握实权的官员的命根子。

  改革科举,必然是一场唇枪舌剑。

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,书架与电脑版同步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txt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txt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